“学生上课玩手机”得治治,网友:第1招说了没用,第4招有效但要老师配合

admin 2025-10-13 21:08:23 空投追踪

老师应先保持冷静,以平和的心态与学生沟通,向其说明校规校纪以及课堂上玩手机的危害,如“手机虽小,却能扰乱课堂大秩序,让你错过知识的‘列车也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氛围”。

尊重学生的意见,倾听他们玩手机的原因,也许是遇到了烦心事想通过手机寻求慰藉,或者是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等。

通过沟通,拉近与学生的距离,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而非指责,从而愿意配合交出手机。

若沟通之后,学生依然不肯交作业,老师便可暂且将此事搁置一旁,接着继续上课。待课后再找该学生单独进行交流,亦或是向班主任、学校德育处寻求帮助。

让更熟悉学生情况的班主任或专业的德育老师介入,从更全面的角度了解学生,以更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错误。

在此过程中,要始终秉持着以教育为主的原则,让学生明白,老师的目的不是“夺走”他们的手机,而是帮助他们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。

03 家校合作,让管理有“力”可借

澧县二中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,通知家长带学生回家教育并非不可取,但需要注意方式方法,要建立在充分沟通和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。学校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,形成家校合作的强大合力。

一方面学校可在学期初就与家长签订《学生不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校园信守承诺书》,让家长明确学校的规定以及自身在孩子手机管理方面的责任。

另一方面,当学生出现课堂玩手机等违规行为之时,老师在通知家长之际,要较为客观且全面地去介绍相关情况,切莫只提及学生的错误之处,而应当着重强调期望家长能够与学校一同携手帮助学生改正该问题。

例如老师可以说:“孩子在课堂上玩手机,这确实影响了学习,但是我们更关心的是,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?希望我们能一起找找原因,帮助他更好地成长。”

除此之外,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或经验分享活动,邀请教育专家或优秀家长介绍手机管理的经验和方法,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,在家中也能有效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,形成家校一致的教育环境,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受到正确使用手机的氛围,从而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。

04 多元引导,让成长有“趣”可寻

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,主要是因为对学习没什么兴趣,要么就是课余生活过得不充实,不知道该去做些更有意义的事。所以学校和老师得重视运用各种不同的引导方法,给学生弄出那些内容丰富、形式好玩的教学活动以及学习经历。

在教学方面,老师可以,创新教学方法,采用多媒体教学、小组合作学习、情境教学等,多种方式,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,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让他们无暇顾及手机。

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,可播放相关的纪录片片段;在教授数学公式时,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,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应用。

在课余活动方面,学校可开设各类,诸如绘画社、音乐社、篮球社等这样的兴趣社团,满足学生,不同的兴趣爱好,使他们在课余时间,能够参与到自己喜爱的活动里,释放压力,培养特长。

这个时候,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,以及志愿者服务等。让他们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,不断地锻炼自己,去感受现实生活那丰富多彩的一面。如此一来,便能够减少对虚拟手机世界的过度沉迷。

“当校园的生活充满趣味,手机的吸引力便会逐渐减弱,学生们会在知识的海洋和多彩的活动中找到更璀璨的自己。”

总之管理学生的电子产品,这是一件复杂,且需要长期坚持去做的事情。它得依靠学校、老师以及家长共同携手努力。

我们要以规则,为基石;以沟通为桥梁;以合作为动力;以引导为方向。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手机,让手机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有益工具,而非阻碍学习和成长的“绊脚石”。

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,让他们在青春的赛道上,远离手机干扰,向着梦想全力奔跑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